12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京发布《社会蓝皮书:2015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根据该蓝皮书调查显示,毕业一年后,约3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米,但他们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不愿做房奴。报告显示,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大学毕业生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
房子在国人心中重千金,每一个人都想拥有自己的房子。这种观念的存在,和国人浓浓的家庭情结有关,和久远的传统观念有关。很难说,这种观念就是完全正确的,也不能说这种观念就是完全错误的。
但是,当90后大学生有这么多人成为“不买房一代”的时候,恰恰要反思的是我们的住房保障制度和房地产市场。安得广厦千万间让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古人都有的情怀,新时代的社会管理者也理应有。当一年收入才能买一平方米房子的时候,90后大学生不愿意当房奴,虽然是无奈的,也不失为明智选择。
在一些西方国家,他们的居民和我们的居民思想观念不同。他们在意的是高质量的生活。可以拥有豪宅名居以及生活保障固然是最好的。但是,要让他们在房子和生活之间选择,他们更在意的会是生活。很多西方人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未必就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其生活质量也没有因为没有房子而降低。这就是思想观念不同带来的生活精彩程度的不同。
“不买房一代”并不是没有房子居住,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租房标准。单身时候,选择小房子租赁;结婚之后,选择大房子租赁。租房的代价远比买房的代价低,按照买房子实际上是买一个空间和年限的说法,租房和买房之间的消费差距还是巨大的。而租房子并不代表居住的水平就是低下的。而且,由于现代人的工作范围、工作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再也很难做到一辈子在一个城市工作,在一个单位工作,有了固定房子的牵绊,还会给变换工作,变换城市带来不小的麻烦。不仅成了房奴,还让房子成为事业的牵绊。对于“不买房一代”来说,他们就能为了理想生活和理想工作,做到“说走咱就走”。
“不买房一代”是现实的无奈,也是观念的更新。不过,面对“不买房一代”这种新的现象,住建部门需要与时俱进,把服务提档升级,为“不买房一代”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如何办?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其一:大力建设廉租房。要把廉租房建设和商品房建设放到同样位置。在质量上,在位置上,都不能低于商品房标准;其二:廉租房房型要多样化。既要有适合单身居住的房型,也要有适合一家三口,一家四口的房型,让大家多些选择;其三:严管房租价格。不管是廉租房还是市场上的商租房,都要确保价格低廉,让“不买房一代”能够更省钱。
“不买房一代”的出现是一种忧伤。但是,在眼下还难以让房价回归到公益性的时候,不买房也是理智选择,如其背着房子艰难前行,倒不如换一种轻松的活法。但是,对于“不买房一代”政府却没有权力袖手旁观,而应该是用政策为不买房的人也搭建一个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