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题目难度不是很大。
历年的山东省考常识判断的题目中,当然还是多以客观题(单选)的形式出现,具体题目中正确选项还是比较容易能够选出正确答案的,当然前提是在大家做好复习常规知识的情况下,有的同学在复习省考的时候一直存有一个误区:认为常识判断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科技,复习起来太盲目,无从下手,于是宁愿不复习用更多的时间复习申论和行测,常识判断部分所占分值确实不多,但并不是像同学们想的那样不需要复习,常识部分在复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仔细研究题目,你会发现,做对其实并不困难。
在20道常识判断中,有6类题目答案比较容易判断。在这其中又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1.是选非题中的错误选项很容易被大家识别和辨认,均存在说法过于绝对的现象。例如第33题B项“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内外均衡”、第46题B项“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2.是混淆概念。如:第35题D项把《论语》混入“五经”、第37题B项将王献之称为“书圣”。
3.是误解概念。例如第41题把长镜头曲解为“焦距很长”,而正确答案是“时间长”;第50题B项直接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同于“扶贫开发”。
基于以上出题设置,只要大家仔细审清选项所述,得出正确答案应该不难。
(二)在考查科技人文的题目中,科技人文常识比重要多
在20道的题量中,常识判断部分有10道属于科技人文。从考试角度来看,这是对考生文化素质的相应考查,此类题目的备考确实需要广大考生平时理论素养的提高以及对相应知识点的积累和兴趣。
(三)法律、经济常识以及相关的时政政策比重也不低
如:第31题考查山东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三个海洋经济新区的内容,第50题考查我国现阶段“三农”相关政策。这2题属于时政方针方向,需要大家关注时政和当前我国的主要政策措施或方向,其中第50题可以利用排除法作答。
第33题考查外汇储备,第34题考查经济理论或政策,第39题考查应对物价上涨可以采取的措施。这3题属于经济常识,其中33题可以利用排除法作答,另外两题则侧重经济常识的基础知识,即:经济常识中的一般概念的考查。
第32题考查法人债务承担,第36题考查人民调解法,第38题考查承包法,第43题考查刑法修正案八及野生动物保护法,第45题考查知识产权法。法律题目共5道,占总题量的四分之一,但全部是对基本法条的测查,相对简单,建议备考过程中在多熟悉真题或通过模拟题的训练上去记忆重点法条。
(四)备考建议
由此看来,省考常识判断部分的考点积累以及学习还是有规律可循的,20个题目也是可以做对的,重点掌握当下时政相关知识,作为大政治中,哲学往往以侧面考查为主,给出一句话让考生判断到底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观点,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查较多,需要考生熟悉相关讲义中的考点,记忆量比较大,最后,大政治中包含的省情部分,需要考生根据实际情况,全面了解相关的会议、文件以及时政新闻。法律常识则是侧重对于重点法条的考查,需要考生在做题的基础上掌握重点考点,毕竟,重者恒重。经济常识的相关一般概念,也是比较简单的,考生通过复习还是可以做对的。对于范围比较广泛的人文科技,就需要考生平时的积累,当然可以在对历年真题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讲相应考点进行分类整理,必然会发现其中规律,如: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很明显,这样的选项猛一看很具有迷惑性,但仔细想想不难推翻这样的说法,如果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巴西高原,那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呢,所以不难看出这种说法是错的。
建议考生在备考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切记“面面俱到”。备考毕竟是长时间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关注社会热点,注重地方时事新闻,做好笔记,以更好的心态应对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