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迎接挑战中权衡利弊,在兼及次要矛盾的同时攻破主要矛盾,或许正是拼车问题背后的普遍方法论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正式出台《北京市小客车合乘出行的意见》,鼓励出行线路相同的市民在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合乘,并分摊相应费用。这是内地首个拼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拼车在首都被正名,驶上了规范化的坦途。
私家车合拼问题备受舆论关注的原因在于,它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现实中拼车的大量需求与实际存在,并未赋予其合法性。“有偿拼车是不是非法营运”、“发生意外谁来负责”等合理性的疑问,总会在讨论时浮出水面。北京的做法之所以具有普遍意义,在于权衡利弊之后,从长期议而不决的犹豫中挣脱出来,有条件地把拼车从灰色地带拉入白色地带,“第四种交通方式”的受益者乃至呼吁少开车不开车的爱护环境人士,因而纷纷点赞。
不过,走出这一步,并不意味着完全摆脱了争议和风险。有专家分析《意见》时说,尽管对拼车与黑车做出了明确区分,并要求合乘各方签订协议、禁止临时起意拼车,但是通过协议造假、各方合谋,仍然可能让黑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事实上,允许拼车收费,客观上增加了管理黑车的难度,为交通治理增加了一道新考题。从“应然”到“实然”,中间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既要释放拼车的民生红利、环境红利,又要避免放开可能带来的无序、调整可能招致的麻烦;解决了出行者“拼,还是不拼”的犹豫,又增加了管理者“管,但怎么管到位”的难度,拼车问题面临的矛盾,在两个层面上成为社会治理乃至推进改革的缩影:一方面,解决旧矛盾的努力往往不可避免地带来新问题,趋利避害,需要更精细更科学的方法;另一方面,两难总是存在,但是公众承受还是治理者承受,算公益的得失还是一己的短长,价值排序更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正如汽车文明急速到来引发拼车纠结,社会转型期应接不暇的各种变化,很多都考验着社会治理者的改革智慧和治理水平。重拳整治公款送礼,一些行业出现需求短缺;淘汰落后产能,引发部分职工需要转岗分流;提高社保水平,一些小工厂成本上升面临倒逼……对风险多一份警觉、对问题多一份预案,才能避免面对新问题手足无措,做到化两难为两全。这些更要求社会治理者,在根本性问题、关键性环节的改革上,要眼界高一点、担当多几分,分清轻重、算清大账。
诚然,智慧再高超、方案再缜密,推进改革都会遭遇激流和暗礁,完善治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两难。不过,换个角度看,世界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行的。如果说改革果实就像刀尖上的蜂蜜,鲁莽而为会被利刃误伤,但望而却步则肯定无缘蜂蜜的甘甜。在迎接挑战中权衡利弊,在兼及次要矛盾的同时攻破主要矛盾,或许正是拼车问题背后的普遍方法论。
岁末年初,紧张的春运仍然延续着“一票难求”的节奏,抢票的苦恼也让“过年顺风车”悄然流行,正印证推进拼车合法化是顺应民意之举。既然迈出第一步,就再也不用往回走了,接下来的是进一步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治理能力,才能真正涉过险滩、啃下硬骨头。
这不仅是对北京的期待。
相关阅读:
2014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面试辅导网校课程
2014公务员、事业单位备考(行测+申论)网校
湖南华政教育(腾讯)微博:
湖南华政教育(新浪)微博:
华政网校官方微信平台: